
說不上來的抗拒
這位年輕人,在台灣就讀名校的熱門科系,表現好,直至畢業。父親建議要個案出國進修,雖然個案喜歡此科系,念書也拿手,也想出國增加一些人生經驗,但心裡有幾分怪怪的「抗拒感」,說不上來。奧爾最喜歡用牌卡讓說不上來的感覺浮現到意識層面了,這次也是用好物COPE因應卡!

父子說真話
瞭解了問題後,接下來就是要想辦法解決這父子之間的難題了!於是奧爾請個案抽了三張圖卡,上圖這張代表自己可以怎麼解決這問題,個案在奧爾的引導下發現自己是願意念書工作,但想要的是很想圖裡的人有份平穩的工作,能夠成家,過著平凡幸福的日子就好,不用飛黃騰達沒有關係...下圖是個案改變自己後爸爸會有的感覺。個案認為爸爸就像是那棵夕陽下的大樹一樣,安穩舒服地度過晚年,可能爸爸也沒那麼反對他有自己的選擇。奧爾與個案確認:「你怎知爸爸一定很失望?你有跟爸爸說過你的想法嗎?」個案才發現這爸爸會失望都是他的猜測,事實不一定如此,就算失望也未必持續一輩子。
為了瞭解如果爸爸能接受他平凡的選擇,會經歷什麼過程。又抽了中間這張圖卡。個案看見爸爸有點落寞的背影,心裡有些難過,但說出:「爸爸,我知道你對我有很多期許,但我有自己平凡的生活,我有家室,我很幸福...」此時個案也突然理解,既然他很幸福,爸爸怎能不接受呢?終究,爸爸是愛他,希望他快樂的啊...
牌卡諮詢後,個案回饋這次探索讓他減輕了對出國的擔憂,也發現對爸爸的愧疚少了許多,也發現爸爸是可以溝通的,也敢溝通了...
奧爾觀點
- 有時父母會給予諸多期許,是因為自己也努力做好做滿。不婉拒,父母不會知道你有困難,於是給更多期待。如此惡性循環。
- 生涯選擇是某些兒女成長要和父母之間要磨合的議題,長大是需要超越罪惡感的,父母也是在兒女表達自我的過程裡修正期待。
- 「過得幸福」是大多數親子之間的最大公約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