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輔導不是論對錯,而是論覺察。


        最近有人問奧爾,她生活中常聽別人的煩惱,她的幫助就是認同對方,跟對方一起罵,然後覺得這就叫做「輔導」,她以為我收錢的原因是因為要承擔對方的情緒和無能為力的感覺。

        每個當事人一開始都會把自己說成受害者,就是認為都是別人害的,自己好像都無責任,如果你的「輔導」只是想跟對方一同站在「正確的一方」,一起生氣和悲傷,這種輔導或許讓當事人暫時舒緩一下,下次還是重複抱怨類似的事情,但無法解決問題,所以你會產生無能為力的感覺。其實,這不算是真正的輔導。

        真正的輔導,是要找到這個問題中自己所貢獻的一部分,從自己的貢獻中改變,進而解決問題。舉例來說,一個爸爸抱怨孩子沒自信,爸爸通常可以舉出無數沒自信的例子,你聽了都覺得是孩子的問題。但輔導並不是聽了以後跟他一起罵孩子多沒用,而是要發現這爸爸高要求,多責罵少鼓勵,孩子很難形成自信的,若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就要建立孩子容易有成就感的目標,鼓勵多於責備,責備是指出錯誤而非你很笨。這樣的互動比較能培養出自信。若真要論對錯,未必孩子沒自信是錯,在高要求和責備的環境下沒自信是正常的結果,而爸爸的高要求是先破壞自信在責備為什麼沒自信,爸爸才好像錯了。不過爸爸可能也會說出另一個故事,說明自己怎麼成為一個權威的個性,可能又來自於他的爸爸...

        簡單來說,事情的對錯,沒有表現上看起來單純,看起來錯的可能是對,看起來對的也可能是錯,在了解事情的更多面貌後,會產生一種觀感是:很多事情沒有對錯,只有能否自我覺察,自我調整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