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12月26日 星期六

助人理論的選擇(二)

         這篇繼續討論研究生對於助人理論的煩惱,我無法說什麼理論最適合你,最紅的不一定適合你,最冷門的可能適合你。但我可以提供一些tips,不妨參考看看。

        我工作數年後體驗到,每個當事人對理論的反應敏感度真的不同。有的個案真的從當下認知的調整就很好作,有的非得去追溯過往並解開衝突背後的壓抑經驗不可,有的個案從情緒紓解後就能自癒,有的個案需要從治療關係中獲得新的互動經驗...在各種理論取向的書籍裡,都會寫一些在別的理論取向治療無效,跑來這個取向產生了神奇療效的故事,但不會寫從這個取向得不到幫助,跑去其他取向有效的故事。現在我懂了(笑)。

回到自己的理論

說到這裡,研究生可能更困惑該怎麼選,我認為要回到「自己的理論」。

  「自己的理論」意思不是叫你一定要自立門派,而是從你的生命經驗中去回顧和整理,你認為:「人性是如何?」「人為何變或不變?」「改變的機轉是什麼?」「你生命中的轉捩點是如何發生的?用什麼理論解釋最貼切?」這是每個人親身經驗過的,都有屬於自己的理論,你可以在各種大師的理論中,選擇「契合」自己生命經驗的,千萬不要選自己難以置信或理解的。因為當那個理論對你有效,你比較容易操作在別人的身上。你可能發現好幾個理論都很適合你,就多深入學習那幾個,於是你折衷取向。你可能發現你完全和某一理論契合,於是你成為單一取向。這沒有好壞,你只是把你自己的在地知識理論化,並運用自如。

成為自己

  我們累積著過去的經驗,練就出自己的特質和氣息。每個人的特質都有其適合的技術,善解人意的人很適合使用同理心的技術,好奇心強的人擅長探索,注重因果和連結的人適合使用詮釋的技術,容易找到不一致的人適合面質...等等。隨著我執業的經驗裡,我越來越發現助人工作者要成為自己,每個人有資源可以發展成擅長的助人方法,也有學起來特別慢的技術或取向。我們學不會不屬於自己的,學得好屬於自己的。有研究生問過:如果我這理論總是學不好怎麼辦?我都回答:「如果你找到夠好的老師,有夠認真學習,還是學不好,那表示你有其他更適合的取向。」而心理諮商的流派眾多,人才輩出,總是會發現適合自己的理論的(不怕沒東西學,只怕沒錢學XD)。而清楚自己、成為自己,就知道自己適合或不適合學什麼,可以更快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論取向而事半功倍,可能比專注在某個理論更重要。
  
         那如果你真的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論應用好了,有些個案沒有特別反應呢?就如同我這篇一開始說的,個案也是有理論適配度的,個案也要做自己。不妨轉介給其他適合他的助人者吧!我們沒辦法接所有的個案。

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小聰明與大智

  我記得以前社會心理學讀到的關於態度改變和智力的相關研究,結果是智力太低和太高的人態度都難以改變,教授說這是「很有意思」的現象。奧爾的工作與改變有關,這幾年下來,發現聰明的人真的是比較難改變的。

小聰明

       你生活是否遇過某人,他在在求學和工作上有優異表現,認為可以憑一己之力參透解決各種問題?面對生命的難題,以為是自己頭腦內的推演就找出解方了,若是想破頭沒有解決方法的,就認為沒方法了。但終有一天,面對感情、人際、情緒的困境時,他活在某種自認合理的無限迴圈,認定沒有辦法就是這樣。若是鼓勵他求助,他還是認為不可能有辦法甚至會生氣。我認為這屬於小聰明但聰明反被聰明誤,因為他想不出來解方就認為沒有了,或許可能是有個解方他還不知道,不代表沒有。而這就是他的問題--「固執己見」。雖然他說以前都過得好好的沒問題,但奧爾很懷疑他是否以前造成他人的問題卻不自知,只是現在受挫的是自己。其實,他一直有機會可以幫助自己,只是他的固執把機會擋在外面了。老實說,在他還沒學會謙卑前,什麼機會都進不去他的生命。

         生命,有太多的奧秘和未知,你想不出辦法,但也許真有個辦法,只是你還不知道,所以你找人探索,要傾聽,要開放、要謙卑。

     

大智若愚   

        儘管聰穎過人,但始終對生命抱著謙卑的態度相信自己永遠都是不足的,才會願意開放傾聽,對於不了解的事情,能敞開心胸學習,承認自己有限和需要他人協助,或是肯定他人有其優越之處,方從小聰明成為大智,或許中文裡的「大智若愚」就是這意思。而大智的生活幸福,不僅是工作,包含人際關係和家庭還有自己。

  祝福各位保持謙卑,自然又更多成長的機會被您召喚過來。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好好當個小孩

        這次的個案,生命中一直帶著一種焦慮,給自己和他人很大的壓力,也可能會私下抱怨。她,來找我做牌卡諮詢,很希望探索自己焦慮的來源。奧爾交叉使用塔羅牌和OH卡來協助她。

非常習慣是為了度過非常經驗

        在一連串的抽牌裡,奧爾讓她抽出的牌中,以這兩張最令我印象深刻。第一張是塔羅牌的「倒吊人」,在這case裡,倒吊人顯示的一種顛覆的經驗,她曾度過一些匪夷所思的經驗。她的童年雖然吃喝住睡等生理需求滿足無虞,但也活在活在各種恐懼裡,鮮少得到幫助、安撫、呵護,更沒有得到愛、關懷、歸屬感...等心理需求,那樣的恐懼和匱乏裡,她學到了要當乖孩子,要求自己做出各種超齡早熟的適應行為,只為了求大人一句肯定和關懷,那樣子,好像得到了愛...我明白,從來沒有人自願要成為完美主義者的,也從來沒有人希望讓大家遠離的。


     
        我為這樣的個案感到心疼,孩子要好好當孩子,玩樂、撒嬌、天真才是這年紀的任務,她卻被迫早熟,一切只為了得到關愛....所以,要求自己表現好,其實是為了得到關愛啊!那份完美的要求,是為了阻擋她害怕不被人關懷、不被放在心上,孤單的感受,這是多麼大的努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疼惜內在小孩  

        另一張是OH卡,她看到後說出了可以成長並且照顧自己的內在孩子,非常正確。

       真的,這樣辛苦的過去,個案要學習的是好好疼惜那個曾經一人擔心、害怕,沒有被好好疼愛過的自己,好好的撫慰她,她不必完美才能得到愛,她表現平平就可以得到愛了,甚至不用有什麼表現就可以得到愛了,因為那個孩子,本來就值得被愛著、呵護著...

        我相信,當她當起那個夠好的父母,好好呵護自己的內在小孩有一天,這個內在小孩會笑容綻放,也會長大成熟,她也會慢慢體會到對自己和她人都寬容後,反而得到更多人的關懷和連結。

       坦白說,就牌卡諮詢很少可以做那麼深的。我很欽佩這個案為了療癒自己曾經做過的一切努力,對自己的情況有一定的覺察深度而且願意袒露,也已經實踐「療癒從自己開始」,並且起身正面對決自己的陰影。觀點正確,她可以越來越好。祝福她。

       想要體驗神奇的牌卡諮詢嗎?台中、桃園歡迎預約,請按此

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莫計苦樂於始



鏡子般的OH卡


        當事人的煩惱是壓力很大。奧爾請他慢慢抽牌說明。

        抽出了左圖,他說明現在身處一個很高壓的環境為將來的工作受訓,他認為不只要管好自己,也認為自己有責任管好別人,不能放心別人,就如同圖中的三人一樣,他覺得自己是中間那位大孩子,要照顧旁人。所以他累,一人要活三人份。

       接著再抽一組牌(中圖),他覺得生活就像是一群綿羊,只能乖乖聽牧羊人發號司令。但他總事「強迫」自己要當領頭羊,所以他壓力大。牧羊人似乎也沒好聲好氣,正如他現在的寫照。當事人回饋我,這組牌真的準到恐怖,完全顯現他現在的狀態。

      他的壓力怎麼來的?其實他只要順從現在的學習過程,不強迫自己拼第一,大可好過點。
不過從小習慣發號司令的他,一時難以改變角色。雖然奧爾跟他談這部分,但他似乎不是此時還不能聽進去。有時候牌卡諮詢就是這樣,當事人不一定當下聽得進去某些重點,但牌卡療癒師就是要能給當下適合他的。

      如何脫離這慘況呢?這時只好又請OH卡來幫忙了,抽出了一組牌(右圖),他想到的是先度過這段受訓期,結訓後海闊天空鳥語花香,可以歡樂,這圖與字象徵著結訓後的幸福。

      也許對此時的他來說,要改變當下的觀點很困難,但短短一次的諮詢裡,先讓他惦記著結訓後的那份希望與歡笑,如果已經結訓了,他回頭看那些辛苦,或許就只是小事情而已了。

      奧爾想起佛家語:莫計苦樂於始,但看終極感受。

   祝福他囉~

      台中、中壢想預約牌卡諮詢嗎?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