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會聽到別人或是同行抱怨或議論某某助人工作者離婚、個性上的缺點、或是原生家庭關係不好,甚至看過精神科,這樣的助人者的效能被懷疑,或者是對他們的形象幻滅。更有甚者,會說有病的人豈可當助人者?
(我說的助人工作者,泛指心理師、社工師、身心科醫師、宗教人士、命理師、身心靈工作者...等等。)
這種話在內行人耳裡聽來實在五味雜陳,對資歷比較淺的助人工作者可能還是一種「職業壓力」,好像要當個完人一樣(在此奉勸各位千萬不要當完人!)。但這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有著很複雜的可能原因。慢慢道來我的看法。
一、助人者的生活是否要圓滿?
首先,再好的助人者都是血肉之軀去做的,凡是人都有傷痕、限制、壞習慣,沒有人是完美的,所以圓滿(或是完美)生活是沒有人類辦到的,只要這些缺陷沒有太嚴重影響到生活作息和工作的話,基本上是無傷大雅的,也對助人工作的影響有限。助人者也可能帶著傷、也是人,不完美,而沒有人的生命需要完美,只需要完整。然而有些不夠正派的人,可能沒有覺察到自己的問題,遇到這種人就看在眼裡,敬而遠之就好。
二、有傷痕的助人者是否有效能?
這個問題就比較複雜,端看助人者對自己生命中的「傷痕」處理到何種地步。
沒錯,助人者都是血肉之軀作的,就像一般人一樣可能有傷痕,像是與父母關係不好、和配偶離異、被家暴過......等等的傷痕。這些傷痕如果沒有療癒好,的確可能遇到個案談類似的問題時,可能會難以協助到當事人。可能被某些人抱怨的助人者,處在這個狀態。但平心而論,我覺得可以不用太苛責,因為這可能也是他們正在克服的,他們也不一定想這樣,只是他們尚未克服。但是,這可能也無損於他們幫助其他類型的當事人。
但是,這些傷痕也是個生命成長的機會,如果超越了,療癒了,助人者不但能幫助這樣的個案,而且因為是過來人,可能速度和效果更快,清楚與父母和解的重要,了解和配偶離異自己的責任在哪裡,被家暴就知道有承認並接納自己偏偏有不是的父母有多困難,有個詞叫作「負傷的療癒者」,我覺得滿接近這個意思的,說實話,有些人之所以成為助人者,就是因為需要療癒自己或療癒最親近的人。這些負面經驗,像是離婚、與父母不和、憂鬱症的經驗,反而成為了幫助當事人的寶藏。也正是這些經驗,使助人者踏上了英雄之旅。我所知道得幾位很有效能的助人工作者,都是從創傷的經驗中找到寶藏的助人者,是很有效能的,也是示範有悲慘的過去的人,可以感謝過去,還有精彩的現在和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