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2年7月3日 星期日

名言分享:「什麼是瘋狂?」


愛因斯坦這段話非常的「心理學」。


很多煩惱的人,想尋求各種心理療癒服務,無非就是希望改善自己本身的「感覺」和「關係」,希望讓自己更快樂。
而感覺被你的思想影響,關係也由你的做為所影響。
然而有些人,希望感覺和關係改善,但不願意調整自己的心態、想法、行為,這即是愛因斯坦所謂的瘋狂。
--用相同的態度面對伴侶,卻希望伴侶關係改善
--用相同的眼光看待討厭的人,卻希望可以心平氣和相處
--用相同的完美主義要求自己,希望自己不焦慮拖延
這都是不願意調整內在,卻希望得到更好的感覺。

或許我們要學會傾聽「感覺不好」和「煩惱升起」之意義,那就是:

【我需要調整什麼,讓自己感覺變好?」

當你開放心態調整之時,那麼療癒之門就打開了。這一步順,下一步就好走了。

2022年6月22日 星期三

【好書分享】為什麼要睡覺

 

睡眠科學的演進非常迅速,現在的發現完全不是我以前念書時的知識可比擬。

【為什麼要睡覺】這是一本全球暢銷書籍,作者有相當優秀的知識闡述能力,把睡眠研究發現講得像小說一樣,充滿驚奇。這是一本你看了會「很想睡」的書,不是無聊乏味,而是讓你驚覺睡眠不足的可怕,所以立馬要床上躺平。震撼內容實在太多,這裡我摘要列舉幾點書中所及睡眠的知識就好。

😱成人健康的睡眠長度依然是7-8小時,睡足比早睡或晚睡還重要‼️
😱老人的睡眠時間需求跟年輕人一樣,然而因為大腦退化而睡眠時間縮短,睡眠不足又會加速腦部的退化‼️
😱當人進入深度睡眠期,能增加腦脊髓液的流動量和空間,藉此帶走腦內的代謝廢物質,包括導致失智症的β類澱粉蛋白‼️
😱失智症發作的前幾年會有睡眠困擾,睡眠困擾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警訊‼️
😱睡眠不足8小時者,清醒時反應被影響甚鉅而不自知,猶如酒醉者以為自己可以穩定開車。疲勞駕駛比酒駕更危險,疲勞兼酒駕還有相乘效果(不只是相加相果)。我們宣導酒後不開車,但很少宣導睡眠不足不開車‼️
😱如果你嘗試節食,卻又睡得不夠,會讓你的努力白費,因為減掉的大部分體重會來自肌肉,而非脂肪‼️
😱睡眠時間六小時以下的人,相較於每晚睡眠七小時以上的人,得到癌症的機率提升40%。如果癌症已經發生,睡眠不足也會助長它到處快速增生‼️
😱睡眠中的非快速動眼期可以鞏固記憶,快速動眼期則是整合新舊記憶和產生洞見的時機。睡眠剝奪的人,記憶與洞察能力都大幅下降‼️
😱快速眼動期的夢境,讓腦浸泡於神經化學的熱水澡,撫慰痛苦的記憶‼️
😱所有改善睡眠習慣的方法裡,最重要的是固定時間起床和睡覺‼️
然後,睡眠困擾除了可能心理因素造成,也可能是習慣與環境因素。有需要的話,請求助睡眠專科、身心科或尋求心理諮商。

然後,如果半夜你正在讀這篇,你現在可以去睡了😴😴😴

2022年1月9日 星期日

拯救者的報應

🔆所謂的「拯救」,是指想要改變無意願與拒絕幫助之人,而且認為別人很可憐,也特別注意那些看起可憐之人。

拯救者常帶著憐憫與看不下去的熱心,「為別人好」,來解救「可憐人」。

然後,可憐人沒意願調整自己,拯救者代勞,然後越來越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搞到身心俱疲,對方還會討厭你,這就是拯救者的報應。

🔰那麼要用什麼心態看那些「可憐人」呢?

1.  無論遭遇多慘,他們還是要為自己將來過得更好負起責任。
2. 如果他們選擇不想負起責任,生活還是會繼續得到一樣的結果,這就是他們該承受的。
3. 不願自救者,其他人真的救不起。他們並不是沒有責任。

與其做拯救者,不如做協助者,你可以選擇怎麼做呢?
1. 做你能力範圍的協助,對方要不要領受,是他的選擇。(尤其從事助人工作者)
2. 協助想自助的人。
3. 別人若在你協助下改變,千萬記得是對方願意接受和調整,不是你很厲害改造了別人。更何況,你怎麼知道別人覺得現狀不好呢?

受害者的戀愛劇本

受害者簡言之就是覺得自己的痛苦都是別人害的,也認為只有別人可以撫慰,父母不能撫慰他們就找伴侶來照顧自己。

在戀愛這方面,他們特別容易受到「特別溫柔體貼」的人吸引,彷彿心理的痛苦都被看見和撫慰,敞開心中那些童年創傷,越來越是交給伴侶來療癒。

生活工作不順要討拍,過往創傷要伴侶撫慰,一週心情不好兩次,每次都要安慰兩小時,最後伴侶離開了,他們怨嘆為何被拋棄。更有甚者,遇到了拿了錢和上過床就轉身離去的渣男渣女,他們憎恨為何都是一些沒良心的人。

為何這些人都離他們而去?

其一,受不了無盡的抱怨和討拍,這會累會煩,沒人願意永遠做情緒調節器。其二,真的是想利用他們對愛情的渴望來換取資源。

這些受害者,經常哀怨老天不公,為什麼都是給他們這麼糟糕的伴侶?

因為,他們受害的感覺不能自己處理,只想找個拯救者。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就特別吸引這種人。

受害的感覺讓他們相信都是別人害的,也只有別人可以拯救你,所以願意付出金錢與身體來換取那可貴的救贖感。

直到你願意拯救自己,為治好自己的痛苦負起百分百的責任,建立好安全感和自我悅納,就不會對那些非常溫柔體貼的人很動心了。

甚至,你會知道對那些主動獻殷勤救你拍你的人,要小心。

簡言之,受害者偏愛拯救者,拯救者常見的心態是:
1️⃣拯救你的人,並不算是真的愛你,只是沒意識到他們喜歡那種「好像」無所不能可以改變他人的感覺。其實終究拯救不了你,這種無力感可能讓離去或換人拯救。
2️⃣有意識偽裝成拯救者,營造這種救贖感。目的是騙你。

兩種常見的劇情線,都難以走向好結局。受害者還是會覺得被拋棄被騙,又覺得「受害」了。唯有一開始就自救的心態出發,才可能遇到好的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