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詳閱此須知,再行預約催眠
收費:每次80分鐘收費3,000元。
地點:實體在桃園市蘆竹區,或者可以線上視訊進行,預約繳費後會email告知確切地址或連結。
對象:目前僅開放【奧爾老師的任一課程舊生】或舊生介紹的催眠預約。老師有舊生資料可查核。不開放不認識的人預約。
預約方式:
預約方式:
- 請務必至少3天前預約,請FB訊息「奧爾的智慧樹屋」或email至owlboulevard@gmail.com,內文告知「姓名」、上過的「課程名稱」、至少「兩個預約時段」。
- 討論好時段,老師將盡快會回覆您預約表。若查無舊生資料,不接受預約。
催眠是什麼?
- 內在探索的過程
- 注意力集中的過程
- 解決自身困擾的一種途徑
- 開發直覺與潛能的方法
- 與潛意識溝通,挖掘智慧的方法。
- 一種合作過程
催眠不是什麼?
- 不是睡眠,很清醒保有意識。催眠中當事人可以和催眠師對話。
- 不是控制心智,而是合作過程,當事人可以拒絕回答問題或指令,也可提出不同於催眠師的意見,不會做出不想做的事,只能做到想做的事。
催眠會不會醒不來?
- 催眠時一直都保有意識,可以隨時睜開眼睛也可容易被喚回。
- 從古至今世上這麼多人接受過催眠,還沒有人回不來的。
- 你還需要回來上廁所、吃飯、陪家人,所以一定會回來的。
催眠和我在電視、電影上看到的催眠有什麼不同?
- 電影為求戲劇性,總是要安排刻版的催眠引導(如盯著我的懷錶、看著我的眼睛),事實上催眠是無法要求當事人做不同意的事的,催眠引導也很多種。我沒有懷錶讓你盯著,你看著我的眼睛我會笑場反而妨礙催眠進行。
- 電視電影中的催眠多和真實的催眠不同,就像影集中的戰爭、戀愛、主角威能、飛車追逐一樣多半是假的,當你相信戲劇中的假催眠,你才是被催眠了。
怎麼知道自己進入催眠?
- 每個人進入催眠的體驗大不相同,有的人很清醒,有的人以為自己睡著,有的人看到畫面,有的人只是感覺到某個情境、有的人身歷其境,有的人就是閃過幾個畫面和聲音,個別差異很大。
- 基本上順著引導探索內在,發現分心時再回到內在,專心對話,自然就進入催眠了。探索自己遠比關注是否進入催眠重要。
- 專注對話和探索自己,自然就可進入催眠了。如果要深入了解什麼是催眠,可能不適合在此討論,而是你要去讀數本書和上數萬元的催眠課程。
我親友很痛苦,我可以帶他們來催眠,然後我在旁邊看嗎?
- 不可以。你可以請他們看我的部落格,鼓勵來談,但預約請讓他們自己做,請尊重他們何時預約。個案要預約各種療癒工作,都是需要掙扎一段時間的。
- 我明白你很關心他們,然而再好的親友都需要隱私,基於職業倫理,我不同意旁人在場,也不便向你說明他們的催眠內容。
我以前接受過催眠,但我看到的都是想像啊?這還是催眠嗎?
- 想像是催眠的一部分,能想像表示您已經進入淺層的催眠狀態。有的人連想像都無法,你已經不錯了。
- 有的人看到、聽到或感覺到的經驗,是天外飛來一筆的靈感,這不是主動建構的想像,這種體驗很有意義也很有幫助。
- 有的人是想像,主動建構出經驗來,但就算是想像,為何選擇這樣想,而不是那樣想,本身就是有意義,可被探索的,有蘊含潛意識意義。
每個人都可以被催眠嗎?
- 每個人進入催眠的速度和深淺不一,多數人經過學習、練習都可以漸漸進入催眠。有的人需要經驗好幾次才能進入催眠。坊間有些催眠引導詞與CD,在家先練習也會有助於幫助進入催眠的速度。本人不能保證第一次晤談就可以進入深度的催眠,但通常隨著催眠次數,接受催眠能力會有一些提昇。
- 所有的催眠多少都是自我催眠,所以當你願意催眠自己時,運用別人的引導會更容易進入催眠。
我的困擾可以催眠 1次就解決嗎?
- 多數不會1次解決。不同的人、特質和困擾會需要不同次數的催眠來協助,難以事前預測幾次可解決。當事人會願意談的問題都是經年累月形成而持續,所以透過催眠來處理有可能數次。想處理好個人議題,準備進行3次催眠是比較合理的次數。
什麼人不適合催眠呢?
- 意圖改變他人而非改變自己者。有的人身處困擾但認為問題發生在別人身上,但有問題的人不一定願意被協助,此時感到不舒服的人可以先來尋求協助,處理自己的不舒服。
- 認定唯有催眠才能改變自己者: 光是催眠不會改變人,而是當事人在催眠中願意調整心念。請先開放心胸,接受各種不同看法和可能。
- 認定催眠是洗腦控制:催眠還是保有思考判斷能力,是主動與合作的過程。
- 欠缺表達和覺察能力者:建議可藉此機會練習細細覺察與表達你的內在狀態。
- 期待1次催眠就解決問題者。請先設定現實的期待,建議可以從關注一點點小改變開始,而非現實與理想的距離。
- 認定催眠只是在找上輩子欠債欠情欠財,這輩子的痛苦只是還債還情還財。冤冤相報何時能了,建議試著了解「生命是一連串學習的歷程」。
- 試過各種療癒法都沒效,認定唯有催眠適合者: 試過許多療癒方法都沒效,認為只有催眠才可以改變他們。所有的療癒方法最終都是自己改變自己。把改變的責任全放在任何療癒法包含催眠是不會有效的。
- 認定催眠看到的只是想像,而想像沒有用: 想像是催眠的一部分,想像(意象)練習在運動界可夯呢,心理學更有所謂想像療法,想像力的範圍是你能改變的範圍。
- 希望催眠流程、場地和工作模式都要和自己想的一樣。--> 請你尊重老師的流程、場地和工作模式,不能接受請找其他適合老師。
以下為最常見的錯誤期待,若堅持此期待請勿預約。
- 我看書看影片感覺催眠很神,想體驗看看那樣的過程--> 常常體驗後你發現催眠跟你認為的不一樣,請帶著開放的心胸接受不同可能。
- 期待催眠過程可以像書籍或電影那般進入另外一個真假難辨的世界還回不來:那些都是誇大戲劇效果或是罕見特例,每個人都催眠狀態不同,多數人不至於那樣誇張
- 催眠中看到畫面,覺得是想像不是催眠;沒看到畫面,認為不是催眠;結束後記得過程覺得太清醒不是催眠;不記得過程認為是睡眠不是催眠-->以上這種人永不覺得是自己被催眠,但全都是催眠效果。
給以前被其他老師催眠的人的話
- 以前找過催眠但我無法進入催眠-->原因很多,可能真的是沒進入催眠,但多數是沒進入你以為的催眠,請重新建立好對催眠的觀點。
- 我只想知道跟某人的前世關係-->知道以後要如何呢?你希望如何處理今生的關係呢?有這種想法者請先建立正確觀點再來預約,否則很可能失望,效果也差。
前世回溯催眠的記憶是真的嗎?
- 目前科學界尚未得到定論。但前世記憶無論真假,對今生的困擾都會有另一層的發現。這對於改變觀點、情感和行為是有效的,而有效比真實重要。至於真實性,留給科學家去探索吧!
- 真假目前無法確認,但前世記憶多半能幫助人處理困擾,而處理困擾比探究真實重要許多。
催眠可能幫助你...
- 處理內心的困擾
- 探索自己的前世今生故事
- 處理恐懼
- 降低焦慮
- 探索身體症狀如頭痛、胃痛的心理意義
- 自我探索
對催眠溝通產生興趣嗎?,舊生務必至少三天前FB奧爾的智慧樹屋或owlboulevard@gmail.com預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