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沒有無私的助人




助人終究是有自己的需求的,不一定是為了金錢和名聲,但至少為了助人後的【感覺】。
可以是醫院志工指引病人到門診,得到我很有用的貢獻感,
可以家庭主婦打點全家人的食衣住行,得到我很重要的感覺,
可以是社工員幫助了當事人解決困境,得到自己所學是有用的成就感。
可以是律師幫弱勢者打免費官司,發揮自己的正義感。

        當別人感覺生活有困難,需要幫助,而你可以提供你擁有的能力,協助別人解決困境,這是兩全其美的助人。

       但是,若有人一直聲稱為了別人好、無私的助人,卻搞到雙方不愉快,或是受助者越來越無能的情況,這種助人阻擋了他人成長的機會,並不可取。

助人本為助己


        助人本來就有私,沒什麼好愧疚的。那些聲稱無私為了別人好的助人,往往偷走了別人成長的機會,養成他人越來越依賴的習慣或是不自由的窒息感,最明顯的例子是某些全能的家庭主婦,家事、先生小孩的生活都由她管理,最後小孩啃老離不開家、先生不會用提款機,太太生病住院全家人都不會生活了。為何?因為她都覺得先生用提款機會被詐騙、小孩不會找好工作。長期把別人的學習機會都偷走了,成就自己無所不能的全能感,和被家人依賴的感覺。這樣的家庭主婦說自己的付出不求回報、不自私,我不會相信。他們都是在付出的過程裡獲得貢獻感和被需要的感覺,說穿了還是【為己】,這就是有私。但是覺察不到自己需要的助人,會造成他人的無能和依賴(什麼都給你作全交給妳了),或是生活被控制的感覺(吃什麼穿什麼都你決定,難道我不能決定嗎!)。

自認無私的助人,經常漠視他人的需要和意願,造成衝突


        受助者沒有需要,你做什麼都是多餘的,別人吃撐了你一直煮消夜,沒吃完是正常的,是你想要別人滿足你有煮飯貢獻的需要。受助者沒有被協助的意願,你的幫助不會有用,別人不想戒菸你一直耳提面命,就只是煩而已。別人想自己買喜歡的衣服,你一直要幫他買好,這是控制別人的穿著,搞不好別人根本不喜歡你挑選的衣著。這種助人其實把貢獻感放在他人需求和成長前面,看似無私實為自私。

承認有私的助人,才會了解他人的需要和意願,產生我好你也好的感覺


        承認自己助人想獲得某種感覺,在他人需要和想要幫助時才出手。幫助迷路的人指引,或是雪中送炭,教人補魚而不只給魚吃。你得到貢獻感時,別人也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會感激,雙方感覺良好。

什麼人會一直聲稱無私的助人?


        通常他們是自己過去的需求沒有被滿足,但不敢承認自己的需要,於是經常投射需要到別人身上。在別人身上看到自己,藉由助人來彌補自己,別人拒絕時他們會受挫,覺得自己沒有用還怪他人不感謝。不過這方向錯了,靠助人來助己,錯誤。先自助後助人,正確。

        這就像是:小時候經常餓肚子的人,長大當父母經常認為孩子沒吃飽,一直怕他餓,不停煮飯切水果。儘管小孩已經說飽了,卻不停止。因為他想餵飽的是過去的自己,想餵飽自己也很好,那就自己去吃吧,吃的時候全心享受,吃完記得感謝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