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除了「活下去」,很重要的是「活好」。追求溫飽的活著,從食衣住行可以看出。活下去之後是否「活得漂亮」,端看是否提升內省能力,大概過了30歲是個分水嶺,可以看出一些端倪,40歲之後更是明顯到藏不住。
不再拿父母怎麼養我做為藉口,能為自己的煩惱負起全部責任,漸漸能成為自己,體悟天命,承認唯有人無神也無魔,能感受到人我深處都有關聯與共同之處,在偌大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這都是別人教不來的,因為答案在自己心裡,要勤於探索發問,才會漸漸顯化和接上地氣。勇敢去要,也尊重別人拒絕。雖有些遺憾,但對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程度滿足,也明白無所謂好與壞的生活,只有適合與否的生活。
反之,若還是在討好別人,犧牲自己的需要,來讓重要的人停止生氣擔心或難過,過著「無感」的生活(不是沒感覺,而是不敢感覺)。生活只是為了活著,痛苦的活著也罷,認為都是別人害的,好像自己給人害都無責任。成天議論別人的不是,不想辦法讓自己過得好。這樣的人還會成為他人的問題,但別人也不好意思說,因為你也承受不起。
活好之路的起點,都是內求--
捫心自問自己現在快樂嗎?
你還沒承認人生的哪些不快樂呢?
你想要什麼得不到呢?
在自己的怨恨、遺憾、後悔、疑惑去「感受」自己的痛苦,
你真的失落了,你真的受傷了,你真的不太一樣。
質問自己「要」什麼,你最怕被拒絕的,就是你最想要的。陪伴和照顧自己曾經要不到的痛苦。如果怕拒絕就不敢要,那其實是因為你不敢照顧失落。療傷後,勇敢去要,但更重要的是尊重別人可以拒絕你,也尊重別人可以討厭你,去找到可以滿足你的其他方式,更好的是自己滿足自己,那你就活好了。